毛主席曾对自己弟弟书信写道:“湘雅医院诊治不好,北京也不见得能诊好”。在中国医学界,也有“北协和,南湘雅”的说法,分别代指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毛主席的这番话,坐实了湘雅的实力。
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湘雅医学院的创建历史,比协和医学院还要早。而就在今年,便是湘雅医学办学的110周年,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在这百余年里,湘雅荣获多个“第一”。现在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湘雅近年来的“十大首例”!
NO.1 全球首创脑梗塞临床治疗新技术,芙蓉实验室取得一批新成果
今年11月,芙蓉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专题会在长沙举行。大会宣读了2023年芙蓉实验室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结果,并为获奖者颁发奖杯,同时介绍了今年以来芙蓉实验室的运行建设情况,包括基础建设、人才团队建设、科研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展。
在精神应激影响抗肿瘤免疫和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领域取得基础理论突破,提示情绪压力与肺癌免疫治疗抵抗密切相关,并提出了联合生物-心理因素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
在人脑发育过程基因调控和神经精神障碍发病遗传机制领域,构建了一个跨人群、跨发育阶段的基因调控资源库,系统揭示了与五种神经精神障碍相关的约60%的GWAS基因位点参与疾病发生的潜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Science》;
在脑梗塞临床治疗新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完成全球首例干细胞治疗脑梗塞临床受试者给药,为全球首创的脑梗塞临床治疗新技术……
今年,芙蓉实验室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其中,年初湘雅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教授团队进行了全球首例干细胞治疗脑梗塞临床受试者给药,并完成了21天的观察,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正常,于术后3日顺利出院。
该患者脑部大面积梗塞2年,导致偏瘫,手脚无力,很多治疗方式都无法治愈。杨治权教授为其提供了一个使患者参与“评价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前脑神经前体细胞注射液(hNPC01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剂量递增、单中心、开放标签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临床研究”课题的机会,希望成功治愈脑梗塞偏瘫现象。该临床试验是湘雅医院作为主要研究单位的I期注册临床试验,霍德生物为申办方。
据悉,这是国际上第一个进入注册临床的iPSC多能干细胞衍生前脑神经前体细胞产品,也是国内首个获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批准和完成首例注册临床给药的多能干细胞衍生的神经类细胞产品。该临床试验主要通过把干细胞打到脑梗塞的部位,替代一部分梗死的细胞,来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
NO.2全国首例!湘雅二医院成功开展全喉切除辅助发音管Ⅰ期植入术
202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唐青及其团队,为患者李先生成功实施了全喉切除手术并植入I期辅助发音管。手术不仅帮助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还让他重新获得了言语能力。
69岁的李先生因声音嘶哑四年余,伴有活动后气促八个月,于11月22日入院。李仕晟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迅速完成术前检查和评估,经过多次讨论和慎重考虑,最终选择了全喉切除+I期辅助发音管植入这一最佳手术方案。
李仕晟介绍,不少喉癌患者由于喉组织遭受癌细胞的侵犯过重,为了延续生命无奈选择全喉切除失去声带,同时食管和气管完全分离,肺部呼出的气流改道,患者无法发出声音从此失去语言功能。辅助发音管是通过在患者的气管与食管壁之间植入一个辅助发音管装置,通过颈部造口,使肺部空气经辅助发音管进入到食管内,在咽食管段内这个新声门处引发震动,经由声道传递到构音和共鸣器官后形成语言,帮助患者恢复发声功能。这项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NO.3 全球首例!医生将患者肾脏分离,切掉两个肿瘤后再回植体内
202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泌尿外科牵头,血管外科、器官移植中心、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协作,完成了一台“3D腹腔镜肾切除+离体肾部分切+肾动脉瘤切除+大隐静脉肾血管重建+自体肾移植术”。
陈敏丰教授团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量身定制了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术前通过CT等三维成像技术判断血管可利用性及血管瘤,肾占位位置关系。由于患者病情复杂且重,局部占位与肾蒂关系紧密,牵涉到的围手术期问题较多,陈敏丰教授组织了多科协作讨论商定手术策略。
这一复杂手术的成功,为一名年轻患者实现了在肾肿瘤治疗中的“切瘤保肾”。4月7日,患者康复出院。据悉,湘雅医院泌尿外科在复杂肾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围手术期综合诊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NO.4 世界首例!湘雅医院成功开展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一次完成5个指腹重建
2024年3月,55岁的孟女士使用磨粉机时发生意外,右手5个手指指腹全部被磨粉机磨掉,怎么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通过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移植技术,从患者左臂取下5块皮瓣,一次性成功移植至患者右手5个指腹,成功保住了患者右手。
经检索,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与骨间后动脉三叶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一次成功修复五指指腹缺损,在全球尚属首次。
唐举玉教授介绍,针对此类复杂伤情,按照以往的治疗方法,可能选择截肢,或者并指后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二期断蒂,三、四期分指,五期肌腱移植功能重建,截肢右手功能丧失殆尽,保肢需要5次以上手术,而且外形、功能极差,病程长,花费高。“用传统手术方法5次才能完成的重建,我们手显微外科团队一次手术完成,大大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医疗花费。更为关键的是,患者手部外形和功能远优于传统方法,而且减少了供区外形和功能的破坏”。
NO.5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罕见病患儿开展全省首例粘多糖贮积症IV型的酶替代治疗
2022年9月一名罹患罕见的粘多糖贮积症IV型患儿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接受了酶替代治疗,开创省内先河。据悉,该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避免出现严重、不可逆转的病情恶化。
粘多糖贮积症IV型是由于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酶酯GALNS缺陷引起的一种溶酶体贮积症,GALNS缺陷影像软骨素-6-硫酸酯和硫酸角质素等糖胺多糖降解受阻,并在细胞的溶酶体中贮积,会导致全身多个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进行性恶化并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
粘多糖贮积症IV型发病率大约为1/625000-1/45000,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经典型、中间型和轻型,疾病的表现和进展速度具有高度异质性,需要儿童神经、内分泌、骨科、耳鼻喉科、心脏、外科、眼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
约有50%的罕见病在出生后或者儿童期发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是湖南省罕见病儿童患者最主要的诊断和治疗医院之一,在儿童神经遗传代谢病的诊治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儿科疑难和罕见病的诊疗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
NO.6 全球首例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肝细胞治疗肝衰竭成功
2022年8月,在湘雅医院利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细胞治疗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临床研究”项目治疗的首位患者,目前生存状况良好,细胞治疗被证明安全有效。
肝衰竭是一种病程发展迅速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传统治疗手段多局限于肝移植,而肝源的稀缺性极大限制了治疗的普及。中国是一个肝病大国,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有1.2亿人,每年终末期肝病新增数量超过600万例。目前,原位肝移植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源非常缺乏。
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光琇教授介绍,用于治疗陈先生的细胞制剂,来源于人胚胎干细胞。这是一种来自受精5-6天胚胎的内细胞团,又被称为神奇的“万能细胞”,能在体外无限扩增,并被诱导分化为人类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也包括肝细胞在内,因此可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提供稳定、充足的细胞来源。
移植后的肝细胞,可发挥功能替代作用支持肝组织修复,改善凝血功能,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肝细胞增殖。同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多方面协助修复肝脏。
由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湘雅医院感染科合作的“利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细胞治疗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临床研究”项目宣告正式启动,这也是国际上首个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肝细胞治疗肝衰的临床研究。
目前,全世界尚无胚胎干细胞相关细胞制剂上市。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加快推进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肝细胞治疗肝衰的新药申报进程,有望早日应用于临床,给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带来帮助。
NO.7 主动脉疾病患者福音!国产新型术中支架在湘雅医院完成首例应用
2022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团队运用国产新型术中支架Fontus,成功为一名因胸腹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的患者进行治疗。据悉,这是该新型支架获得国家批准临床应用以来在全国的首例临床正式应用。
罗凡砚教授介绍道,湘雅医院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常规开展胸腹主动脉置换术、Ross手术、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等高难度手术的医疗单位,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优异,团队能力强,水平高,一天可以同时开展数台主动脉夹层手术。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的引入在今后将为更多主动脉夹层患者带来生机及良好的远期效果。
NO.8 全球首例!湘雅二医院完成无创精准放射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2021年6月,在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同样诞生了一项全球首例!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实施无创精准放射手术,“感谢医生们,无创、无痛就治好了我的心肌病!”这是71岁的周先生(化名)对医生的感激之情。
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而频繁昏厥和胸痛的他,在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了无创精准放射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经国际文献数据库及临床研究注册网站查证,开启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无创”治疗的新篇章。经过近80天随访,全面分析随访数据,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
尽管无痛、无创,但是医生并不推荐所有患者都做这项手术。周胜华表示,该治疗是一项全新技术,经验有限,目前主要用于不愿意选择有创治疗的患者,因该治疗具有“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恢复期短”的特点,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有明显优势。也期待该治疗技术能有更好的前景,能解决更多患者的病痛。目前周胜华带领MDT全队正在进一步探索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放疗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NO.9 弥补世界空白,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团队开启“肥心病”无创治疗全新领域
2021年3月,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率领的心脏团队与肿瘤科、放射科等MDT团队密切配合,为71岁的周大爷进行了无创精准放射消融手术,成功治疗了他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国际文献数据库及临床研究注册网站查证,这是全球首例接受无创精准放射消融手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病例,同时开启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无创”治疗的全新领域。
手术前, 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心内科团队联合肿瘤科、影像中心、心内科超声室等多科室专家,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精准的肥厚室间隔“放疗消融”方案,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了充分预案及详尽的应对措施。术中,整个疗程耗时不到1小时,患者无麻醉的情况下全程保持清醒。
手术后,周大爷轻松地说:“做手术时没有感到不舒服,就和CT拍片一样,没有感觉。”。
2023年8月16日,术后两年多,周大爷来到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复诊。“各项情况都很好!”医生和周大爷喜悦地紧握双手。“最后的治疗阶段和做CT检查的情况类似,没有任何痛苦,不需要开刀,治疗时间30分钟至1小时不等。治疗可以在门诊进行,无须住院。”
周胜华教授介绍,这项全新的技术“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有明显优势。
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仅限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也正在逐步拓展。已有多个国家和机构开始尝试利用这种技术治疗其他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以及顽固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疾病。预计在不久的未来,这项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领域,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NO.10 湘雅医院全球率先采用“γ珠蛋白重激活技术”治疗β0/β0重型地贫患者
2020年7月,湘雅医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教授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的“经γ珠蛋白重激活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研究取得重大成果:2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在湘雅医院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γ珠蛋白重激活”治疗后脱离输血依赖。
这是全球首次通过CRISPR“γ珠蛋白重激活技术”治疗β0/β0型重度地贫、全国首次通过CRISPR技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成功案例。
地中海贫血最主要的维持治疗方法是规范性终身输血和去铁治疗,不仅疗效有限,而且由于血资源有限、治疗成本极为昂贵,也不可避免地因为频繁输血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而国际公认的唯一根治地贫的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其只适用于一部分能等到合适配型的患者,且面临植入失败、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的风险。
而刘明耀教授团队所提出的方法是先从患者体内提取造血干细胞,在实验室进行γ珠蛋白重激活后,把患者骨髓中有基因缺陷的干细胞清除,再将激活后的干细胞输回患者体内,让其生成正常的血细胞。这既解决了供者来源难的问题,又避免了排异的风险。从而让广大遗传疾病患者和家庭真正享受到科学研究带来的福利。
这些成果,背后是无数湘雅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努力和对医学创新的执着追求。这些突破不仅体现了湘雅在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再一次证明了湘雅的实力。
因此,人们说湘雅写就半部中国西医史,这句话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评价。而如今,湘雅站在110周年的新起点上,相信湘雅将继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在医学创新的前列,以更加深厚的情感回馈社会,为健康中国与人类的健康福祉不懈奋斗。
(以上图文综合于媒体、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媒体,侵删!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编辑rat)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