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卓然
编辑 彭朋
“临港新片区将坚持国际化发展思路,打造离世界更近的新兴金融中心。”12月6日,在2024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上,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临港新片区是国家制度型开放的最前沿,将加快聚焦离岸和跨境金融、国际再保险、股权投资等重点领域,吸引聚集更多的高能级金融机构和开放平台,加快打造更加国际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支持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将滴水湖金融湾打造成为世界的金融湾。
当天,《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明确,要在更深层次、在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打造金融风险压力测试区、高端资源配置新高地、产融结合创新示范区、金融服务集聚第三极。
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在解读该方案时提到,该方案共包含六大部分,除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外,还提出了50条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大金融制度创新力度,以打造金融风险压力测试区;加速金融双向开放,以形成高端资源配置的新高地;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以构建产融结合的创新示范区;以及大力发展营商环境,以打造金融服务的集聚第三极。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大金融制度创新方面,本次发布的《实施方案》明确,将临港新片区在打造金融风险压力测试区,其中具体包含6条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创新措施(如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4条深化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的措施(如金租SPV与其母公司共享外债额度),以及2条配套建立风险管控能力的措施(如建设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开展金融监管信息共享与协作)。
“这些举措持将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陶昌盛说。
新兴金融是临港新片区面向未来,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金融服务新生态的重要举措。
其中,滴水湖金融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目前,滴水湖金融湾已累计注册落地企业1400余家,现已汇聚世界500强下属企业140余家、中国500强下属企业170余家,吸引注册资本人民币超2100亿元、美金超20亿美元,未来新兴金融中心已初具雏形。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合作首席事务官钟儒育表示,19世纪以来,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让上海成为中国的贸易中心,并逐步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根据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上海的排名快速上升,已经是全球排名第6的国际金融中心。面对与众多老牌国际金融城市间的激烈竞争,上海想要赢得先机,弯道超车,就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同样认为,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备推动新兴金融发展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临港新片区在科技金融、金融科技、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当前,临港新片区正利用改革试验田的优势,探索新兴金融发展的新路径,旨在打造我国新兴金融创新的试验场。
为实现这一目标,尹艳林认为,临港新片区应加快金融发展路径创新,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新兴产业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支持金融科技原创性技术研究,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推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三是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把跨境金融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打造跨境资产管理示范区;四是推动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取得新突破,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率先试点公募基金领域的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五是构建与新兴金融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金融法治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并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
此外,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推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创新的核心力量。
当天,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智能投研技术联盟联合多家成员机构共同撰写《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资产管理大模型应用与指南实践》。本实践指南聚焦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领域大模型应用实践现状、挑战与机遇,汇聚了来自银行及银行理财、证券及证券资管、公私募基金、保险资管、科研院所、大模型科技公司、法律服务及审计机构等众多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领域专家的智慧和实践经验。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大模型应用实践指南和技术指导。
智能投研技术联盟执行秘书长张永启介绍说,《实践指南》分析了大模型技术的演进历程,及其在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潜力,讨论大模型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领域大模型应用的建设路径,涵盖了风险合规管理、安全与伦理问题防范、人才培养以及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领域大模型应用测评指南等重要内容,展示了大模型技术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