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已达三分之一,如何破题“大城养老”,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养老问题,成为上海两会关注的热点。
上海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上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金煜表示,金融机构要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发挥专业机构的资源技术优势,为社区老人构建完整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为服务好老年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需求,上海银行不断探索创新,以 “小工作室”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打通美好生活最后一公里。
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寒潮里的申城,金融服务温暖到家。面对面以案例教反诈、手把手演示互联网医院机具、耐心教会线上打车、买菜……1月25日下午,上海银行彩虹湾支行的“美好生活”工作室为社区老年居民们送去服务暖意和品质生活,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上海银行近年来立足网点服务半径,主动对接周边街道、社区,“美好生活”工作室应运而生。截至目前,上海银行在上海地区总计设立了100家“美好生活”工作室,融入并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最后一公里”。仅去年,累计开展千余场“美好生活在您身边”进社区活动,服务逾2万名老年居民。
生动小课堂,暖心服务到家
“阿姨、叔叔们,如果收到子女微信紧急需要你们打3000元钱过去,怎么办?” 上海银行彩虹湾支行网点负责人许翔走出网点,在虹口区彩虹湾红馥里居民活动中心为老年居民们送去生动的反电信诈骗小知识。
围坐在一起的阿姨们热烈地讨论着,“那肯定先要打个电话问问小孩,你们说是伐?”“那是的,不可能来一条微信,我就转账过去呀”……
红围巾、蓝马甲、“美好生活”烫金文字……年轻的许翔和同事小吉、小万活力满满,身着上海银行统一的上门服务服装,为寒冷冬日里的社区,增添一抹靓丽的暖色。
反电诈小课堂结束后,小吉、小万推来一台互联网医院机具,为老年居民们现场演示如何预约挂号、配药。“这倒是很方便,跑一次银行取养老金,顺便在网点这个机具上,把我的高血压药也配好了。”黄叔叔打算着,以后取养老金就找有这种实体机器的网点,有工作人员在边上,比手机上配药感觉还是要方便些。
百家工作室,打造“美好生活”
像上海银行彩虹湾支行携手红馥里居委打造的上海银行“美好生活”工作室,目前在申城已有百家。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对社区金融服务有需求、有兴趣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长,服务诉求也逐步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的金融服务向生活场景延伸。上海银行打造“美好生活”工作室,旨在提供“足不出户、美好生活在您身边”的便捷服务,为广大老年客户获取金融+非金融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天活动前,上海银行工作人员与我们居委一同商讨,收集居民们集中关心的问题。”江湾镇街道红馥里居委书记张亚燕说,时值春节寒假,了解到不少老人有发红包、转账等需求,同时小朋友放假在家上网,也涉及账户资金安全等问题。于是,上海银行携手居委会,开展“守住钱包,开心过年”的金融安全和智能工具应用方面的培训小课堂。
手把手助老,跨越“数字鸿沟”
了解到位,服务更到家。上海银行“美好生活”工作室在组织服务过程中了解到,不少老年人对时下流行的社交app、线上支付、线上生活等有强烈兴趣,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有迫切的需求与渴望。为此,该行量身定制“智慧课堂”系列课程引入“美好生活”工作室,指导老年人了解、使用智能手机和各类app,手把手教老年居民学会线上打车、买菜、挂号等,助老跨越“数字鸿沟”。
服务“走出去”,服务“有温度”。上海银行与社区街道深入融合,立足区域经济业态,参与打造“15分钟生活圈”,围绕居民衣食住行开展各类活动与服务。
借助“美好生活”工作室这一纽带,上海银行将老字号美食餐饮、超市卖场等众多非金融增值服务权益带给更多社区老人,扩大服务普惠性。如,将互联网医院机具布放到银行网点,老年客户可以在银行网点内体验配药、复诊等,无需到医院排队;又如,银行网点和所在社区老年食堂合作,推出一元热门菜品、绑定上海银行卡消费满减等活动。
除了丰富多彩的非金融服务,工作室借助手机银行、pad银行、云网点等数字金融手段,让老年客户在“美好生活工作室”即可办理包括密码挂失、大额存单、理财产品购买等各类业务,真正实现“服务到家”。
作为服务逾500万老年客户的国资金融机构,上海银行始终坚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为中心,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专门设施、专属产品、专享服务、专业队伍“四专”特色,提供贴心、舒心、放心、开心、暖心“五心”体验,持续提升养老金融优质供给,用服务的温度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